執行成果

EXECUTION RESULTS

112年大規模崩塌防災整備與動態雨量警戒基準值調整機制建立

2024.06.20

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

本年度共完成15處潛勢區資料整備及15處113年警戒發布區之資料審查。15處資料整備潛勢區共有8處屬於第1類型,7處屬第2類型,初估共計1006戶保全對象,保全戶最多的前三個潛勢區為花蓮縣-萬榮鄉-D004、高雄市-六龜區-D038、以及臺東縣-海端鄉-T001,保全戶數分別為182戶、172戶、以及144戶。另已公開之43處潛勢區,於今年度共有4場颱風事件達到警戒發布條件,共有18個潛勢區達到警戒發布標準,南投縣仁愛鄉精英村為第一個達到紅色警戒發布標準之2型潛勢區,因保全人數多且民眾過去無疏散避難經驗,在執行疏散避難工作上遭遇困境,建議持續進行教育訓練及資訊公開。
而為精進大規模崩塌潛勢區防災應變機制,本計畫建立大規模崩塌潛勢區在地化活動性分級方法,並利用六處國內既有觀測資料進行方法可靠性分析,結果顯示透過連續之地表伸張計及GNSS觀測資料,可以有效量化潛勢區之活動性,提供雨量調整之參考。針對地震後雨量調整機制,依據相關文獻研究結果,當震度超過5強後,崩塌發生機率將大幅度增加,地震引起的變形,會導致土壤強度下降,此時大規模崩塌潛勢區促崩雨量預估會降至原來的50至60%,建議依據不同之震度(5以上)調降不同的幅度。而在局部潛變破壞發生後,潛勢區發生雨量也會大幅度降低,可依破壞狀況折減約60%~80%。
另於本年度(民國112年)9月22日接獲南投縣仁愛鄉東眼溪上游發生崩塌,啟動集水區土砂災害潛勢緊急評估與調查,該處崩塌為既有崩塌再擴大,崩落材料堆積於坡趾河道上且影響水流,經評估後崩塌下游河道沿線保全對象與河道高程差至少有 8公尺以上,不受現況蓄積水體潰決水流影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