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自民國98年莫拉克颱風後,為因應國有林地範圍內多處堰塞湖之監控需要,完成2套國有林堰塞湖攜帶式衛星監測設備研發與測試,後續經過相關技術更佚,於民國109年完成信一代設備之研發與製作,相關模組係以有線方式連接,架設時配合考量衛星通訊遮蔽(東南方50度仰角以下、西南方40度仰角以下),採可人力揹負、現場組合之模組化設計,利用內含磷酸鋰鐵電池與整合控制模組之設備控制箱,外接感測器模組(雨量筒、水位計與IP CAM)監測現場資訊,透過外接衛星通訊模組(IDP690、Ranger5000)將相關資訊回傳,電力系統部份採用效能較高之磷酸鋰鐵電池,並可應用折疊式太陽能充電模組,大幅提昇系統長期自主運作能力,可克服國有林偏遠山區監測之通訊與電力問題,並將監測資訊介接顯示於「國有林防災應變及堰塞湖監測系統」。
設備設計製作時已進行多工監測之設計,各控制箱體皆可同時連接雨量與水位監測模組進行應用,並且配合間計畫特性之不同,可因應通訊之有無進行即時監測或是自計式監測,設備系統原則上在整備時即已完成相關模組內部設定,設置時僅需將各模組完成架設與固定後,將線材完成連接,啟動電源即完成設置,現場應用上已相當簡便,近年已協助配合順利完成110年臺東大南溪堰塞湖、宜蘭南澳南溪堰塞湖,111年桃園大曼溪堰塞湖、宜蘭五十溪堰塞湖、花蓮豐坪溪堰塞湖與113年花蓮木瓜溪堰塞湖等案例之監測任務。